成功案例

中国的温暖,映照在千家万户的灯光里

日期:2025-10-18 12:24 浏览:
10月14日清晨,阳光洒满武汉市青山区烟雨光年社区宁悦老年中心。长辈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我能听到下面的托儿所里传来年轻的声音,就像孩子们学说话一样。不远处,地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王再春带队准备医疗包,对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居民进行上门随访。这幅生动的画作中夹杂着景竹当地人生活的温馨形象。 “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群众的问题无小事,我们一定要为群众做好事,无论大小。”习近平总书记六次到湖北考察,关注民生民生。厚望感动人心。高期望激励着金初。 五年来,湖北我省始终牢记这一指示,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益性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75%以上。从社保服务的便捷高效到“一老一少”的细致关怀。从逐步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到大力支持就业保障,湖北省正在落实好政策、尽力而为、竭尽全力。描述人们生活的扎实答卷充满了温暖。 数字化社保服务将从“唾手可得”走向“便捷” 10月11日,在保康县居民家用公交车汽车柜台,工作人员对持有老年公交卡的居民进行刷脸认证。 (世界网杨涛、于希文供图) “以前,如果你想报销在其他地方的住院费用,你必须自己预付医疗费,坐火车到武昌医保中心申请报销,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账。现在,出院时出示手机上的医保码即可直接付费。太方便了!”带着孩子住在宜昌的原武汉职工王军立即通过网络平台“湖北医安”微信小程序注册,享受了省内其他地区直接支付医疗费用的便利。 医保报销“指日可待”,悄然穿过山水之墙,到达首都,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人员流动提供了强大动力。 据统计,2024年,省内中心外直接支付医疗费用的人数将增加人均3709.81万,减少群众预缴压力2182.6万元。湖北省多省投保人就医直接解决率达到89.1%,提前实现并超额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 数字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家庭的安宁与安宁。 70多岁的襄阳退休教师李先生和妻子每年夏天都会去贵州省的一家孤儿院避暑。办理异地延期居留手续后,他们就和在家乡一样,到贵州省定点医院看诊、购药,过上“候鸟”般的安稳退休生活。 而这种安全感也会随着我们服务网络的不断拓展而像春雨一样细流而下。五年来,湖北省持续深化数字化建设民生服务转型,增加数据流动,减少人员流动。地方医疗跨省直接支付网络的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从住院费率扩展到普通门诊费率和慢病门诊治疗费率。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累计受益人数达3500万人。 他说,“一网通”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不仅在医疗保险方面,还在交通、文化旅游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旅游、发放补贴惠民惠农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养老保险相关转账已成常态,“网上办理”已成常态。失业保险、就业保障福利无需向企业申请即可精准直接“享受”……一系列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民举措,将服务流程从“人找保险”简化为“保险找人”。 有计划实施“老人带孩子”关爱从“基础”到“多元化” 2025年10月14日,孩子们在武汉花卉园博览学校的校园里,在阳光下奔跑、跳舞、伸展身体,作为课间活动的一部分。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领会‘一老一小’的要点,更加准确有效地解决群众的问题,必须解决。”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作出深刻指示。 “夕阳”执棒,享受长江落日的宁静,“朝日”牵手,追逐东湖春风的绚烂。这两张描绘京珠水魅力的照片表达了希望湖北省用区域协调的“绣”“瑞科技”打造覆盖城乡的关爱网络,应对新人口转型挑战。 “十四五”以来,荆州市与当地家庭、组织合作,构建医养结合、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 460个住宅养老服务综合体和1000个农村互助中心为城乡老年人提供就餐、娱乐、康复等便民服务。精心为老年人设计的防滑地板、沐浴椅、扶手等改造,为10万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亲属提供了一个“帮手”,帮助他们在家生活得更安全、更舒适。拥有390个综合医养院、床位10万余张,为更多老年人及其家人提供看病、有人陪护的便利无需执行任何操作即可找到它们。 在荆门市东宝区第一福利院,半残疾老人范奶奶拿起控制器,自己调整智能辅助床的形状,活动自己的背部和腿部,她说:“我感觉自己又在做主了。”福利院院长根靖对过去护理人员照顾残疾人和半残疾人的情况表示遗憾。像我奶奶这样上了年纪的人,光是转身、调整位置就需要两个人的配合。现在,护理人员只需一键点击即可完成。 该产品“升级版”项目入选今年9月工信部和民政部联合公布的养老服务智能机器人试点名单。计划在我州20家疗养院进行试点应用。本项目涉及参与制定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相关应用服务规范,开发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化应用和综合服务。另一个使命是为国家银色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北方案”。 一系列智能产品和服务拓展了人们对养老未来的想象。 “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开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家庭护理和监控等,处于国内前列。”省民政局老龄办主任孔希兰表示,湖北省还着力组织心智共享、智能送餐、服务提醒等场景,推动智能机器人逐步走进养老机构、当地门店和家庭,让“AI+养老”逐步成为现实。奥梅斯成为现实。 武汉市武昌区果果湖街道居民黄某每天早上8点上班。我准时把一岁的儿子帅帅送到了武昌区妇幼保健院。有一次,黄先生为儿子的抚养权发愁。现在看到儿子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我感到欣慰。 “没想到分娩时会这么痛,政府却照顾了。‘分娩止痛’的费用77%都是医保通过注射止痛药来报销的,只花了我300元!” 10月10日,在武汉第二次当妈妈的王女士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分娩镇痛技术安全分娩,成为全省第一位享受医保报销分娩镇痛的“幸运妈妈”。她用手指举起了清单。怀孕期间,她报销门诊产前检查费用4500元。未来她还将领取27000多元的生育津贴。还有每月300元的育儿补贴,可以领取到孩子满3岁。 “我们又找回了美好时光。”自从湖北出台‘30’生育扶持措施以来,我们感觉每一天都不一样。 目前,全省每千居民托儿所数量已达4.53个,普惠性托儿所数量较多。从孕期护理到儿童健康管理,从早期教育到综合育儿,荆州拥有较为完善的生育支持体系。 夯实基础,夯实基层医疗从“下”到“上”的基础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远程诊断中心的医护人员将为长运口市的患者提供帮助。系统远程判读诊断结果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世界网 刘现栓供图克) 一周前,大冶镇环桥镇军山村村民胡璞(71岁)因冠心病、肠梗阻住进环桥中心卫生院。经过几天的治疗,心脏病症状缓解了,但肠梗阻却没有缓解。主治医生柯尊银建议,请该县医学界最重要的医院——市人民医院实施远程视频会诊。经过体检,老人的用药方案得到了调整,几天后胡潘就安全出院了。 “我支付了少量的治疗费用。我不用再往城里跑了。”老人高兴地说。 过去“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反映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 过去五年来,H湖北省实施了强有力的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项目,增强了该县的综合医疗能力。湖北省推出的多项创新举措,展现了连续、均衡、安全、便民的医疗服务网络的强大实力。 8%的县(市)拥有三级医院,城市建立了10分钟急救圈,农村建立了30分钟医疗圈。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415项检测结果互认,节省患者就诊时间和费用。迈出心脑血管疾病救治第一步 在距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心脑血管防治基站1000余个,心肌梗死、脑梗塞急诊溶栓6600余例行动已成功实施。建立约1.8万个签约家庭医生服务队伍,培训和配备大学以上学历乡村医生1.3万余人。 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城乡困难群众的看病门槛,满足了“救死扶伤,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也体现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人道主义关怀。 以前的健康检查 当您去看医生时,您会根据自己的病情寻求治疗。武汉的一些医院正在引入“多学科系统”,省去了患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麻烦。我正在尝试体检方法。此前,患者需要排队登记并领取药物。现在您可以打开手机并在线支付。通过建设智慧医院,患者将能够享受更少排队的便利。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彰显着解决人民群众需求的坚定不移的追求和解决改革难题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 “5+2,黑白,24小时守护您的健康。”这句话是家庭医生在登记社区服务时经常说的,传达着庞大安全体系的保障和尊重生命的践行。 从吃、穿、住、行到工业、教育、医疗,补齐发展过程中的民生短板,解决改革过程中的民生问题,有效打破时空障碍,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优质资源普惠性,让全省人民更加公平、充分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湖北日报记者 龙华、李光正、王进古华)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