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小型博物馆展览综合培训(襄阳站)圆满结束

日期:2025-11-04 12:59 浏览:
荆楚网讯(湖北日报网)(记者郭选龙实习生王一飞)2025年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艺术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小博物馆展览综合培训班(襄阳站)在襄阳市博物馆成功举办。此次培训汇聚了中国文化博物馆领域的顶尖专家,来自全国52家博物馆的87家企业参加了培训。 活动地点。供图:记者李卫东 培训班开班仪式于10月30日上午举行,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展览委员会主任刘鲁、省枢纽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处长卢沉涛、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省博物馆副馆长何光出席。博物馆协会、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超致辞。 活动地点。供图:记者李卫东 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展览委员会主任刘鲁强调,中小型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体系的骨干力量,是连接地方历史文化与基层公众的核心。然而,不少中小型博物馆在展览策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普遍面临专业人力资源缺乏、资金匮乏、技术应用不足、展览理念亟待更新等现实挑战和困难。此次培训选择在襄阳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进行,希望能够借助荆竹大地的文化滋养,结合襄阳博物馆等地的实践经验。机构,为大家提供一个现实的相互学习的平台。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办公室主任卢申涛表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产业蓬勃发展,湖北省正乘势而上,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如何将博物馆打造成内涵丰富、号召力强的文化殿堂,是摆在博物馆利益相关者面前的核心问题。此次高水平培训恰逢其时。它准确地解决了中小型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互动和提升的机会。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副会长何光强调,展览展览是博物馆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不仅是展示文物的展示柜,更是一个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化和创造力的博物馆。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博物馆的安保和后勤保障水平也将受到考验。当举办展览时,实际上就创建了一个博物馆。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如何创作出兼具学术深度、博物馆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展品是每个人都面临的挑战。本次培训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立的。其目标是通过专业赋能,帮助大家提升策展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让展览工作真正成为博物馆行业整体协同发展的引擎。 活动地点。供图:记者郭旋龙 本次培训课程以“精准、务实、前卫”为主题,聚焦中小型博物馆展览的核心需求,涵盖展览策划理念创新内容与文字编辑、空间设计与艺术表达、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解决方案、灯光与文物。保护、展览、教育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综合实践与分析。 培训期间,八位具有深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权威专家、学者、策展人进行了授课。原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完颜先生以“观众眼中的荆州文化——湖北省博物馆新三期展”为题,探讨了如何通过展览表达地域文化特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怀生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为例,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展览中的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与现代改造。吴世忠 博士生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分享了“当代美术馆策展的理念与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了策展中的叙事逻辑和艺术表达。中国铁道博物馆原副馆长黄虎先生讲述了博物馆文创产品战略的制定和运营,强调文化与市场的适应。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苏敬灵以“博物馆展览的照明保护与呈现”为主题,分析了照明环境对于文物安全和展览效果的重要性。中国建筑科学院光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涛系统解读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帮助同学们树立规范化操作的意识。平/天津胜利Shikon,来自公众号纪念馆管理部门以“革命纪念馆管理与发展”为主题,分享了纪念馆可持续管理的实践方法。博物馆照明工程专家李莹讲述了如何用光影的语言来传达文明的意义。 活动地点。供图:记者李卫东 培训期间,学员们前往襄阳博物馆接受实践指导,加深对实际领域运用的展览理念和手法的理解。学员普遍认为课程内容系统、全面、切合实际、面向未来。尤其是对“微展览”的传播创新、本土文化资源的文创转化、数字技术的现代应用、展览灯光环境标准化设计等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都表达了致力于积极转化学习成果,组织更高质量的展览,牢固传达湖北历史,努力让文化财产“活”起来。供图:记者郭旋龙 作为推动湖北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次培训在强化专业技能、系统解决中小博物馆馆长技能、技术标准等共性问题、从理念到实际操作提供系统指导等三个方面取得了成效。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全省博物馆间资源和经验交流,支持“京珠文化共同体”建设。通过激活创新力量,融合数字化、文化创意等前沿内容,为中小型场馆克服资源瓶颈提供可行路径限制并创造独特的知识产权。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